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規劃信息 > 工作計劃
大武口區民政局2021年工作總結 及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發布日期:2022年01月17日 來源: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大武口區民政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F將2021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聚力加強民政服務能力建設。強化政治引領,筑牢思想根基。堅持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引領,保證集中學習時間、質量、效果三個到位,引導黨員干部把學習成果轉化到高質量推進民政事業中。共組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12次,專題學習12次,專題研討4次,強化履職盡責,推進標準創建。積極創建“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抓好“三會一課”等制度落實,深入開展“建黨百年守初心 界線聯檢踐使命”等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干部悟真諦、強黨性、筑黨魂。本年度被評為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強化擔當實干,抓實黨史學習教育。立足民政主責主業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采用“線上”+“線下”、“晨課”+“夜?!钡男问?,領導帶頭學、原原本本學、全面系統學、持續深入學;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建立民政實事十項任務,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二)不斷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效。強化社會救助與精準扶貧有效銜接。有效落實“單人保”政策,嚴格執行貧困家庭剛性支出扣減制度,全面落實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幫扶措施,針對轄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家庭情況給于3-18個月以內的漸退期,以增強其就業穩定性。印發《大武口區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工作方案》,確定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每月發放護理補貼80元;嚴格落實社會救助政策,確保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全年共為1.12萬人次支出各類社會救助資金4584.83萬元。切實發揮幫扶解困作用。開展2021年春節慰問活動,為民政保障對象、困難黨員、道德模范等5950戶對象以及20個機構發放慰問資金267.9萬元,實現轄區困難群眾春節慰問全覆蓋;印發《2021年幫扶解困工作要點》,各成員單位、部門為600個家庭解決困難300余件,發放資金70余萬元。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深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建立《大武口區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嚴格落實近親屬備案制度,將城鄉低保年度復核、專項檢查以及隨機抽檢有機結合,本年度累計停發20戶29人。調整成立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健全“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推進民政部困難家庭救助幫扶綜合評估試點工作,聯動教育、就業、醫保、住建等部門靶向施策,綜合制定一戶一策的救助幫扶措施5869條,形成困難家庭救助幫扶合力。10月份全區社會救助政策暨核對業務培訓班在我區舉辦,會上就困難家庭救助幫扶綜合評估試點工作作交流發言。
(三)加強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建設。深化居家養老服務創新實踐。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為60戶困難老年人逐戶施工改造,全面提升居家養老生活品質;探索“機構養老服務社區化”工作,在勝利社區、錦林社區、新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推進嵌入式養老服務,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老年人提供送餐代購、家政保潔等服務,打造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綜合體”。著力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爭取醫養結合服務項目資金30萬元,分別支持醫養服務中心及天頤老人之家開展醫養結合服務,以開展健康教育、慢病管理、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等服務為基礎,通過增設養護區氧氣設備帶、配置全功能護理床及培養護理人員照護能力等方面,不斷深化醫養結合服務能力。統籌機構養老發展建設。持續開展養老服務機構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抓實抓細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疫情期間嚴格實行封閉管理,從嚴從細從實緊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星海養老護理院一期項目已全部建成并驗收,正在組織開展工程財務結算工作;二期項目主體工程現進入竣工驗收階段;11月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醫院簽訂運營協議,目前正在對接資產交接中。
(四)持續推動城鄉社區發展協同共進。圓滿完成社區(村)“兩委”換屆工作。科學增設社區3個,社區工作者42名,社區總數達53個,社區工作者職數達380名;精心組織完成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考、資格聯審、離任審計、全員培訓等工作,建立社區工作者自然晉升動態薪酬體系,平均每人增資986元/月。強化社區治理水平。持續落實“11項微政策”,完善“一室八中心”,簽訂“一書三單”345份,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駐地單位、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組織體系和治理模式;打造“一社區一特色一品牌”,9個社區治理優秀品牌入編《自治區社區治理百佳品牌》,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新增3個五星級和諧社區,現共有五星級和諧社區13個;6月份,社區治理示范點在全市“1+6”基層治理觀摩推進會上接受觀摩。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優化職能體系,厘清街道(鎮)、社區職責,全面推行“一門進”“一次結”服務,同時設立便民代辦點;嚴格落實社區事務準入制度,持續推進“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暨基層減負工作,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為社區減負增效。完成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試點工作,著力推進街道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試點成果被民政部辦公廳通報肯定,被自治區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區轉發通報。
(五)積極構建社會組織發展新格局。強化社團分類培育。重點培育慈善類、科普類和為老弱病殘等提供專業服務的社會組織,目前已培育專業社會服務機構14家,比18年底總數提升85%,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行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與各業務主管單位通力協作,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清理整治以及“僵尸”社會組織清理整治工作等,根據實際為社會組織提供孵化基地、人才培育、項目服務等,不斷提高社會組織監管服務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探索并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機制。陸續開展政府購買老年人能力評估、居家社區養老、未成年人保護服務等,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精細的為民服務,同時為轄區社會組織良好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六)社會工作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加大社工人才培養力度。舉辦為期兩天的社工考試考前培訓班,近150名社會工作者參與了培訓,不斷增強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儲備,提高專業服務能力,為順利通過2021年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打好理論基礎。推進社工站建設項目。印發《大武口區街道(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設立大武口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委托運營協議,并完成11個街道(鎮)社工站掛牌,進一步提升街道(鎮)社會工作服務能力,探索形成我區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特色品牌。
(七)規范完善專項行政和社會事務管理。持續推動殯葬領域改革管理。組織召開文明祭掃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會,民政牽頭各有關單位協同配合做好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期間文明祭祀工作。持續推進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重點清理整治二號公墓違規擴建、沿山沿路砌墻圈墳等行為。規范推進區劃地名工作。打造龍泉村、工人街社區、翠柳社區的地名文化進社區試點,持續推進不規范地名清理工作,牽頭開展大武口區與惠農區行政區域界線第四輪聯合檢查工作。6月份自治區民政廳在我區召開全區民政系統地名業務培訓班,培訓班全體人員現場觀摩我區地名文化進社區工作成果。持續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管理。嚴格按照《民法典》、《婚姻登記工作規范》履行職責,截至目前共辦理結婚登記1415對,離婚登記450對,補辦398對。
二、存在問題
一是社會救助動態管理機制仍需完善。人戶分離的家庭,由于長期不在本地居住,較難掌握其家庭基本生活情況,還存在因特殊情況納入保障范圍,但無法進行動態管理,不能及時調整或停發。二是服務陣地和社會需求仍有差距。部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陣地和兒童之家面積較小,缺乏長效經費保障機制,同時陣地普遍交由社區托管,缺乏專業力量開展為老為小服務,難以滿足社區為老為小服務高質量發展需求。三是社團監督管理工作機制不健全。未成立社會組織專門執法隊伍,對社團管理、指導、服務與執法監管力度遠遠不夠。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鞏固拓展民政試點工作成果。認真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困難家庭救合評估試點工作經驗,有機整合試點工作與常規工作,在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強隊伍、提能力,抓創新、求實效,助推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全面升級,打造特色康養品牌。繼續加強老年活動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機構建設,進一步提高人均床位占比;統籌推進“醫、養、康、健”四位一體醫養融合,真正實現養老“床邊門診、健康管理”貼心服務。堅持政府監管、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機構輻射帶動作用,以機構為中心聯合周邊社區開展日托短托臨托、康養體驗式服務,開展助購助娛、集中配餐等“訂單式”服務,發揮專業資源最大效應,推動服務對外延伸,結合我區現有養老產業情況,打造特色康養品牌。三是持續開展民政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繼續健全民政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長效常治機制,推進“集中治”與“長期管”有機結合。開展地名規范整治,健全完善地名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和制度規范;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加大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摸排力度,強化殯葬服務;長效推進社區治理和社團治理工作,不斷健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
??